(相关资料图)
当然,父亲的这些乡土小说,放在新世纪乡土文学的辽阔背景下,其缺失之处也是较为明显的,这主要体现在小说题材内容的选择上。由于是初次结集,写作于不同时代的作品编汇在一起,小说题材内容的选择便显得有些狭窄,时间跨度也有些大,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扫盲题材,在如今看来就显得有些陈旧。
而关于新世纪以来乡村扶贫这一热点题材的书写,相应的小说作品就显得有点少。另外,个别小说作品作为原本底蕴深厚的乡土文学,对主旨意蕴的表达有些失于肤浅,人物语言在体现民间性的同时,也有些过于口语化,缺失了文学性。瑕不掩瑜,所有这些不足之处,还需要作者在以后的阅读与创作实践中予以反思与纠正。
作者简介:鲍红新,男,文学硕士,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,语文教师,曾在《安徽文学》《乡土文学》《新聊斋》《现代语文》等报刊及公众号发表作品多篇。